奏响产城融合“交响乐”描绘城市转型新路径

来源: 时间:2017/12/15 16:14

  自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来,我市积极探索,通过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培育和城镇化进程,产城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获得了哪些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又为我市的产城融合之路提供了哪些借鉴?

  ●记者 吕 婷

  “双城联动” 提供基础支撑

  以老城提质改造为人居环境提升的突破,我市全面启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为抓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通过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我市完成了五一路、金湖东路等主干道行道树补种,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修复和改造,实施了青年路雨水管网改扩建项目,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占道经营、拆除“两违”建筑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通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主城区品质、市民卫生意识进一步提升,为构建宜居公园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大屯新城建设为城市空间拓展的突破,我市拉开了大屯新城建设的序幕。目前,大屯新区控规编制已完成,大屯海环湖观光西路已建成通车,个屯路延长线、星河路、奥体路、大屯新区环中海路等4条市政道路已启动前期设计工作。大屯新区中医医院、大屯新区一期排污干管、大屯海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个旧市第三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个旧市大屯镇集镇区路网改造工程及综合管网建设项目等已开工建设。大屯新城立足创新创业主题,重在产城融合,聚集高端产业,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为产城融合提供承载能力和基础支撑。

  特色小镇建设 提供产业支撑

  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于今年初全面启动,我市及早谋划储备、层层筛选,大屯特色制造小镇已被纳入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大屯特色制造小镇建设将集聚高端要素,大力发展以手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器产品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有效带动我市有色金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屯新城开发建设,实现产城融合的新高地。

  加快产业发展 提供经济支撑

  我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环境违法违规选矿企业进行关停淘汰、清理整顿,拆除炼铅鼓风炉39座,倒逼产业链提质改造。

  民营龙头企业带头整合区域内冶炼资源,大幅提升铅冶炼技术和装备水平。云铅公司年产10万吨铅冶炼项目建成投产;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化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我市积极培育资源综合利用、清真食品、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了我市的环境承载能力。振兴集团900万套蓄电池、圣比和实业年产2000吨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云河药业中药现代化改造、乍甸乳业生态牛奶加工及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投产,东盟(红河)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项目一期主体建设完工;实施了红河谷、梨花谷、戈贾森林公园、尼格温泉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

  我市同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轻工产业园、南北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三个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向“集聚化、园区化”方向发展。特色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开放型经济 提供动力支撑

  我市一方面加强与红河州“三大平台”的对接,充分依托优势,进一步实现产业格局的延伸和拓展,争取签订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商贸物流,以及产业布局、招商引资、跨境融资等领域,形成区市联动、优先合作、协同发展的合作格局。

  另一方面,我市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云锡、振兴、鑫联等优势企业通过到外地购买矿山、投资办厂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了企业和产品两个“走出去”,有效配置了资源,推动了我市优势产业向周边地区辐射转移。

  招商引资 提供项目支撑

  我市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加强与“三大平台”沟通对接,进一步增强全市对外招商的影响力、吸引力。依托“三大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市成功引进东盟(红河)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红河绿地环保产业园、惠科电子建设等项目。结合对大屯新城的精准定位,我市充分发挥大屯新城区位优势,积极宣传推介,吸引了大量客商到大屯镇进行投资考察,为承接、服务相关产业配套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